精选内容
-
女性肾功能不好有什么症状?
女性肾功能不好的症状,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以表现为厌食、纳差、贫血、月经量增加、胸闷、憋喘、深大呼吸、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泡沫尿等症状。因为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易误诊,所以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到医院及时进行全面查体,查肝功、离子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病毒血清学等等。大多数急性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通过保肾治疗有治愈的可能,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积极治疗,延缓肾脏疾病进展,防止疾病迅速恶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同时一旦肾功能不好,建议终身服药。
倪少滨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6日158
0
0
-
肾活检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
自从1951年Iversen和Brun首次开展经皮肾活检以来,肾活检已成为诊断、指导治疗肾实质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 肾活检技术不但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肾脏疾病的临床工作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肾活检病理检查的临床意义如下: 1)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并结合临床作出疾病的正确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3)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 4)通过重复肾活检,探索该种肾脏疾病的发展规律,判断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为治疗计划的继续实施或修正提供依据; 5)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进行肾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新的肾脏疾病,丰富肾脏病学的内容。 对于肾功能正常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炎患者,肾活检的临床意义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是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肾活检的意义一直有争议。由于早期文献报道CRF患者行肾活检后,仅43%能明确诊断,肾活检后改变治疗方案并最终影响预后的比例极少,绝大部分病例均维持原保守治疗或 等待肾移植,而且肾活检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8%,近年文献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约为7%~15%。因此认为CRF患者肾活检风险大,临床意义不大。
唐政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12日8541
35
74
-
甘露醇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如何处理和避免?
一般认为,甘露醇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是可逆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当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尿量减少和血尿时,就可以将其认为是甘露醇致急性肾衰竭的早期表现,应该予以重视。立即停用甘露醇,应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巴胺和呋塞米联合应用是早期治疗急性肾衰竭成功的关键,而血液透析则是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最好办法。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避免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出现急性肾衰竭: ①甘露醇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按0.25~1.0g/kg给药,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体重、肾功能、液体出入量、血液循环情况、其他配伍药物等因素综合考虑,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②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一般以10ml/分钟为宜,滴注速度太快,会因为组织脱水太快,血容量猛增而导致一过性高血压、头痛,同时会导致血药浓度突然升高,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③应用甘露醇期间,慎用或禁用肾毒性药物,有肾脏疾病的老年患者禁用甘露醇。 ④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24小时液体出入量,昏迷患者应保留导尿管,并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动态尿液分析等。 ⑤治疗期间注意纠正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孙普增医生:《好大夫》专号2020年04月17日3340
0
0
-
什么情况下肾衰竭加重?
赵进喜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6月22日2806
1
3
-
什么是急性肾衰?
王礼清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6月02日1135
0
22
-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王礼清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5月19日1727
1
26
-
警惕!药物造成的急性肾衰竭
药物可以引起肾脏损害,特别是一类叫作解热镇痛剂的药物;所谓解热镇痛剂,医学上称为非甾体类消炎药,这类药非常常见,我们平时所服用的感冒药和止痛药中常含有上述成分。这类药物常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发热、头痛的症状,属于非处方药物,在药店可以方便的买到。那么,这些药物是否非常安全呢?下面我们来看三个病例。病例1:W先生,男,28岁。是因为牙疼做了拔牙手术,术后因疼痛难忍,口服了曲马多、双氯酚酸钠等药物后,出现了双侧腰背部疼痛不适并且伴随尿量减少,到当地医院就诊后,考虑急性肾盂肾炎,因腰痛难忍,继续服用了萘普生与间苯三酚止痛、头孢抗感染,症状无缓解;服药后仅6天,查血肌酐(肌酐:表示肾脏受损的指标)增至567umol/L(较正常值升高5倍多),到我院就诊,考虑药物导致肾衰竭,立刻停用止痛药并给予对症、补液等治疗,约10天后,患者肾功回复正常。病例2:S先生,男,32岁。因头痛自服对乙酰氨基酚片两片后,出现明显腰痛伴尿色黄,查出肌酐167umol/L,到医院给予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病例3:Y先生,男,21岁。也是因为感冒而自服多种抗生素以及止痛药后出现剧烈腰痛、伴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到医院就诊后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98umol/L),再给予停药以及对症治疗后,症状趋于缓解。以上的病例均为以往身体健康的青壮年男性,都有服用止痛药的历史,在服药后短期内出现明显腰痛,尿量减少、排尿不适等表现,在医院均通过检查后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上述药物除导致肾衰竭外,例1和例3的患者在肾功好转后还出现肝功受损;最后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该类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己随意服用、随意增加服药剂量、服药次数或多种止痛药物同时服用;如出现腰痛、尿量减少等症状,请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肾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本文系梁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梁柱医生的科普号2018年02月19日3898
0
2
-
如何预防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近段时间接诊了多例急性肾衰竭的住院患者,经精心治疗,大多康复、好转或治愈。归纳起来,其原因主要包括:(1)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肾脏不同程度的已受这些疾病的潜在损害;(2)有诱因,在感冒、发热,腹泻,摄入液体少等情况下发生;(3)辗转多家医院,肾衰竭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4)误用了一些肾毒性药物;(5)肾脏原有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6)缺乏肾病预防保健常识。 那么该如何预防肾衰竭的发生呢?建议平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每年单位体检,了解自身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及变化;(2)积极治疗机体已患疾病或原有肾病,防止其损伤肾脏或肾病恶化;(3)一旦出现感冒,发热,腹泻等情况,注意及时正规大医院就诊,肾病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4)脱水情况下注意及时补液,观察尿量,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的变化,必要时住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本文系马坤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马坤岭医生的科普号2017年06月27日3433
2
3
-
如何避免造影剂肾毒性?
1. 造影前尽量纠正低容量状态;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利尿药24小时,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直到明确没有发生造影剂诱发肾病时才能再用。2.尽可能选用低渗或等渗造影剂,以避免造影剂肾毒性。3. 3. 水化治疗(1)非透析病人,造影前先滴注500-750 ml液体,或口服补液。(2)造影后静脉滴注1500ml液体水化治疗,或口服补液。 水化治疗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减少造影剂肾毒性的方法,即在注射造影剂的前后通过补液来避免肾毒性。可以口服补液,也可以静脉补液。4. 造影后应用一次还原型谷胱甘肽。5. 对于本身肾脏就有损伤的病人,可在造影后采用预防性透析,清除造影剂来保护肾功能。如确实发生了造影剂肾毒性,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增高,除了保护性补液外,可透析治疗帮助肾功能恢复。本文系李夏玉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夏玉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8月28日3171
0
1
-
如何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前的医学手段还不能完全做到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生,但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对延缓疾病的发展仍有重要意义。对已发生肾衰者,及时治疗对预防并发症和肾衰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关键是重视少尿期的治疗,严格控制液体补入量,以量出为人,宁少勿多为原则。饮食上应限制蛋白摄入量,如患者出现高钾血症,应采取降低血钾的措施有条件者可尽早作透析治疗,特别是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选用对肾毒性低的抗生素治疗。
华琼医生的科普号2013年02月16日3695
0
1
相关科普号

倪少滨医生的科普号
倪少滨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431粉丝4.2万阅读

郭兆安医生的科普号
郭兆安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肾病科
7191粉丝305万阅读

冯少尊医生的科普号
冯少尊 主任医师
205粉丝70.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许戎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肾病 61票
肾炎 46票
肾功能衰竭 25票
擅长: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穿刺活检,临时和长期血透导管,动静脉内瘘手术。 -
推荐热度4.4刘文军 主任医师广安门医院 肾病科
肾病 44票
肾功能衰竭 23票
肾炎 19票
擅长:慢性肾衰、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蛋白尿血尿、膜性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肾衰竭、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等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男性功能障碍请咨询男科) -
推荐热度4.4刘立军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
IGA肾病 38票
肾病 31票
肾病综合征 18票
擅长: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血液透析通路,等急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