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4.0
在线服务满意度 100%
在线问诊量 550
医学科普
颌面部感染解析——面、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
发表者:魏博 人已读
面、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
口腔、面部、颈部的淋巴组织丰富。它能构成区域防御系统,将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病原微生物及炎症因子引流到相应的区域淋巴结,引起反应性增生或炎症。
临床表现:
1,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初期淋巴结肿大变硬,压痛明显,分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当炎症波及淋巴结包膜外时,则肿胀弥散,周界不清,表面皮肤发红。感染未予控制可发展成脓肿,表现为局部疼痛加重,皮肤红肿。如未及时治疗,可伴发腺源性的间隙感染,淋巴结化脓包膜破溃后,脓液侵及周围软组织,出现较广的炎性浸润块,皮肤红肿,在皮肤表面明显压痛点处,有凹陷性水肿,并可扪得波动感。小儿患者尚可出现败血症,甚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
2,慢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全身无明显症状。多因口腔慢性牙源性病灶引起,也可在急性炎症期后未能消除病灶,在机体抵抗力强、细菌毒力较轻的情况下引起,病变常表现为慢性增殖性炎症。临床特征是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大,较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并有轻压痛。全身无明显症状,如此可持续较长时间,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突然转变为急性发作。
早期症状较轻,全身反应不明显,可有低热,体温常在38℃以下,感染未予控制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小儿烦躁不安,体温可达39~40℃。
诊断要点:
急性淋巴结炎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体温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加,核左移,局部急性红肿热痛等症状,可以确定诊断。穿刺脓液可以明确诊断,同时为药敏和脓培养创造条件。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易于混淆,但后者常为多数淋巴结肿大,颈深淋巴结多见,无急性炎症过程。患者可有肺部结核,但多数肺部无结核史。形成脓肿后可借穿刺抽脓鉴别诊断,结核性冷脓肿的脓液稀薄污浊,暗灰色似米汤,夹杂有干酪样坏死物。
治疗措施:
1, 急性淋巴结炎多见于幼儿,应注意全身支持疗法及水电解质平衡。
2, 根据常见病原菌选择抗生素药物,局部可用物理疗法(超短波等)、热敷或中药六合丹等外敷治疗。
3, 对肿大淋巴结中心区变软,有波动感,或经局部穿刺抽出脓液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4, 若因口腔病灶牙引起者,同时要进行病灶的治疗。
手术适应症:
对肿大淋巴结中心区变软,有波动感,或经局部穿刺抽出脓液者,应及时切开引流。
1, 若因口腔病灶牙引起者,同时要进行病灶的治疗。
2, 慢性淋巴结炎多见于成人,一般不需治疗病灶。
3, 淋巴结增大明显经久不缩小,可行淋巴结切除。
4, 有反复急性发作者应寻找引起炎症的来源,有疼痛不适者可采用手术将肿大的淋巴结切除。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口腔科陈鹏、魏博
本文是魏博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9-06-10 22: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