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三大原则:功能-活动-参与
主持人:脑卒中这个疾病越来越引起重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也逐渐被大家熟知。那么,脑卒中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吴东宇:这个是很多脑卒中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般对于康复而言,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大目标。第一个就是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卒中患者存在功能 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这个是康复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 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不用长期卧床,不再需要其他人的照顾,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但是对于目前的康复而言,前两个目标还不够,我们现在还有第三个目标,就是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对于一些处于工作年龄和年龄轻一些的患 者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脑卒中有低龄化的趋势...
康复训练应该是患者康复的权利
主持人:现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在国际上,还有国内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吴东宇:先从国际上来讲,脑卒中的康复其实是起源于一战和二战以后,战后对于伤残军人的康复训练,如果从一战开始可能将近有一百年的历史。从国外而言,这 个发展时间是比较长的。目前现状就是在国外因为有医疗保险,脑卒中的患者基本上都能够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的功能缺损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
在国内,康复发展大概才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后期,康复的理念引进到国内。我们国家也开始做一些康复的临床实践,但是康复真正的大发展,可能 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以后从传统认为康复就是慢性病的照顾、疗养等,转变成了临床医学,是一个具有临床医学实践内容,与内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并列的临床学科。
现在有一个更大的契机,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大地震以后有很多伤员,需要进行康复。康复医学也是有了这个契机...
损害程度、及时治疗、康复训练
主持人:脑卒中后恢复到什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吴东宇: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先从原则上来讲,主要就是三点。最重要的是脑卒中损害的严重程度。脑梗塞或者脑出血造成的脑损伤的大小、部位,决定了整个预 后。第二,治疗是不是及时、恰当?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尽可能地控制疾病不再发展,使脑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以后,就为康复奠定一个良好 的基础。比如有一个人突然出现一侧偏瘫,或者是不能说话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是发生脑卒中了,所以相应的治疗也可...
还有一些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更多的和患者本人的情况有关系。包括:
患者有没有合并症、并发症。比如这个病人同时发生了心梗,或者有心绞痛发作,对于心脏病的治疗,会影响康复训练的时间和训练量,从而影响康复的效果。
很多患者因为脑损伤,会出现语言交流障碍。因为康复是需要和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要求患者进行主动配合,因此存在交流障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 如,我要求患者抬他的患肢,抬手...
康复越早,并发症越少,效果越好
主持人:吴老师,刚才您也提到了及时的治疗,那脑卒中康复治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康复治疗是最佳时期?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对康复效果影响有多大?
吴东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目前,从康复指南上讲,脑卒中后开始康复的时间,是24到48小时,也就是发生脑卒中后一天到两天以后,就可以开始康复 训练。但是在我国,目前暂时难以实现。我们更多地用的是下面一个,就是患...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这个病例是在我门诊碰到一个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出血量很小,只有十毫升。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早期康复训练;他从神经内科治疗出 院以后没有进行康复。在工作过程中,患者因为脑出血影响了左上肢运动功能,工作中发现左手不灵活,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及时进行康复。发病两年以后到我的门 诊,他问我,他这种情况还能不能进行康复?在了解病情过程中,患者说出了他的现状。我们不要小看一个左手功能障碍。该患者是一个销售人员,经常要在计算机 上操作键...
院内康复治疗及护理
院内康复目的:提高身体、活动、参与水平
吴东宇:一般医院需要做的:
第一,在身体水平上,预防残疾的发生和改善运动、言语交流、认知以及其他受损的功能。比如,预防因为患者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这就是废用综合症的表现。
第二,在活动水平,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积极预防常见并发症
吴东宇:并发症是脑卒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里介绍几个最常见的并发症。
第一是痉挛。痉挛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来说,主要表现是肌张力比较高...
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注意事项
吴东宇:医院内的护理,最重要先从三个开放的孔道护理。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和呼吸道。泌尿道护理,主要防止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的感染不仅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严重的还会引起泌尿结石,这在临床上都不是罕见的...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常见误区
主持人: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脑卒中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请问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吴东宇:我们临床上常见的误区,第一个一些患者认为康复可以通过自己就可以完成,我不需要专业人员做,我自己就可以完成。但是因为康复训练针对的运动障 碍、言语障碍等等这些功能障碍,它的恢复专业性非常的强。我先不说它怎么的复杂,你可以看一看我们医生和治疗师是如何培养的...
吴东宇:下面一个普遍的误区“康复就是扎扎针,做做理疗”。从我到康复科开始,一直到现在,遇到持有这种观点的患者都不在少数,非常的常见。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比较 典型的误区。康复和我们传统的针灸和物理治疗按摩差别非常大。针灸、按摩、推拿有它的适应症,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这不是它的适应症,这是康复的适应症。 很多患者就只进行针灸,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去扎针,最后把最佳的康复时机给耽误了。
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观点,很多患者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坚 持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没有恢复...
专家介绍
吴东宇
男,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意识障碍程度评估、意识障碍的预后判断以及促醒,形成独特的检查手段。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导致的痉挛以及脑损伤后运动障碍、失语症、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小脑平衡功能、共济运动障碍等进行有效、独特的评估和治疗。目前正在进行运动障碍及痉挛、意识障碍促醒、意识障碍苏醒的预测、失语症、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临床研究...
取得的成果: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脑电非线性分析及fMRI监测意识障碍的研究”和“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和促醒机制”;参与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的“围术期脑功能变化预测指标的系列研究”获得总后勤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用于实时监测的大脑电位非线性趋势图形的生成方法”发明专利一项。专著《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