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推荐热度 3.4
在线服务满意度 暂无
在线问诊量 68
熊寥笙伤寒名案选新注
半夏泻心汤
发表者:李恩庆 14488人已读
半夏泻心汤证张石顽医案:治顾九玉。大暑中患胸痞颅胀,脉浮虚大而濡,气口独显滑象,此湿热泛滥于上膈也。与清暑益气汤二剂,颅胀止而胸痞不除,与半夏泻心汤减炮干姜,去大枣,加枳实,一服而愈。
半夏9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人参9克、炙甘草9克、炮干姜3克、炒枳实3克。
寥笙注:本案为暑邪伤气,湿热痞结之证。病有缓急,治有先后,因受暑致病,故先用清暑益气汤以治暑,后用半夏泻心汤以除痞。清暑益气汤原案未出方,特录出以资参考。
人参3克、炙黄芪9克、炒茅术3克、麦冬去心9克、炒白术4.5克、炒黄柏3克、五味子1.5克、当归6克、甘草1.5克、升麻1克、葛根4.5克、炒青皮4.5克、炒神曲3克、泽泻4.5克、广皮4.5克、生姜3克、大枣3克。
劳倦伤脾,湿热不化,一经中暑,则发热倦怠,汗多口渴。方用参、芪益气固表,二术燥湿理脾,黄柏清热济肾水,青皮破滞平肝气,当归养血,神曲化积,麦冬、五味生津以保肺,升麻、葛根升清气以解肌,泽泻泻湿热降浊气,广皮理气化中州,甘草之甘缓和姜枣以调营卫。本案患者大暑中患胸痞颅胀,脉浮虚大而濡,服清暑益气汤颅胀止而胸痞不除,故继用半夏泻心汤以治痞。痞为寒热之气互结而成,黄连、黄芩味苦寒,《内经》说:苦先入心,以苦泻之,泻心者,必以苦为主,是以黄连为君,黄芩为臣,以降阴而升阳也。半夏性味苦温,干姜性味辛热。《内经》说: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甘草甘平,大枣甘温,人参味甘温,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所谓中者,脾胃是也,脾不足者,以甘补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为使,以补脾和中。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则痞除热消而病解。本方去大枣者,恐其滞膈也,加枳实者,以加强泻热除痞之力也。
(熊老以其深厚的伤寒论学养及自己的临床研究心得,对古名医经方验案详加注释,会通案中脉因证治,阐明其辨证之要,立法之据,选方之意,用药之理。注文立论确切,重点突出,文笔简洁,通俗易懂,入木三分,真知灼见,每示人以规矩准绳,实为吾辈治学之楷模也。)
本文是李恩庆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医生
图文问诊开始
发表于:2012-05-09 12:35
网上咨询李恩庆大夫
李恩庆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李恩庆的咨询范围: 临证擅长:运用中医经典验方治疗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小儿慢性咳嗽、小儿发热性疾病、鼻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复发性口腔炎、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青春期痛经、肾炎水肿、儿童遗尿、小儿湿疹、青春期痤疮、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