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有关小儿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各种体会
发表者:刘磊 730人已读
1....惊厥是儿科急症中常见的症候
惊厥的定义: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暂时性的脑功能紊乱,出现全身或局部骨骼肌不随意运动,表现为抽搐十意识障碍.
小儿惊厥的特点
1、小儿惊厥发病率高
2、 易出现惊厥持续状态
3、新生儿惊厥不典型;常有微小惊厥发作
4、病因复杂
2...我说说具体工作中处理热性惊厥的体会。
1、理论上,惊厥可能造成体温上升,所以对于惊厥时测的体温要有科学的认识。正确判断是否存在“高热"
2、相当一部分惊厥的患儿在发作时或者发作结束不久可在肺部听到痰鸣音,不久就消失了。这与惊厥发作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关。要正确判断是否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3、发作时口腔不易打开,但是在惊厥控制后一定要补上咽部体检。不要漏掉疱疹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基础病。
4、安定的用量可以参考相关手册。但是高热惊厥发作时,我都是让护士准备10毫克静脉慢推,边推边报告已入量。一直用药到惊厥停止,四肢张力稍低,而呼吸不受影响为止 。之后可以考虑鲁米那的应用。
5、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和合适的给药途径。
6、注意神经系统病理征,不要遗漏重要内容。2岁以下病理征不是很可靠。
7、至于头颅CT是否要做,我个人认为至少要做一次。发作后7--10天的脑电图很重要。
8、家属说发热抽搐不一定就是高热惊厥,要排除寒颤。神志清楚与否是鉴别关键之一。
9、对于高热惊厥的预防,我个人认为要选用安定。有的书本还是有提到鲁米那,但是它起效慢,至少要半小时,谁能保证这半小时内没惊厥。
10、个人同意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可以放低服用退热药物的体温标准。
3...对于小儿惊厥,注意测体温,是高热惊厥抑或无热惊厥,高热惊厥应注意是复杂型还是单纯型,单纯型者一般每次病程中只抽搐一次,而复杂型可>=2次,对于复杂型注意应作脑电图明确脑部情况.对于无热惊厥,首先应排外有无中毒,接着应考虑癫痫或癫痫综合症.对于新生儿期有些不同,3天内的惊厥应考虑HIE所致,颅内出血也可导致惊厥.
4...热性惊厥时止痉时用安定静脉推注最好,但抢救时如果碰到技术不好的护士,迟迟开放不了静脉,就不如用鲁米那肌注了,复杂型热性惊厥在有热期间一定要口服鲁米那预防惊厥再次发作。
5...鲁米那肌肉注射虽然维持时间长,但起效慢,所以FS的病人急救时少用,一般选用起效快的安定类,静脉或直肠给药起效时间相似,但由于其脂溶性,一般不肌肉注射,静脉给药一般0.3-.-0.5mg/kg,每次不超过10mg,要注意速度,<1mg/min.直肠给药可选用吸痰管,尾部沾少许润滑油,轻柔的插入肛内(2-3cm),通过注射器推入安定(0.5mg/kg),嘱家长捏几分钟即可.也可以应用水合氯醛直肠给药,同样可以快速止惊.
6...小儿惊厥分为无热惊厥和有热惊厥。无热惊厥常见于电解质紊乱(多见于低钙惊厥),中毒,癫痫,颅内病变(如颅内发育异常继发的,颅内出血等),低血糖.....,有热惊厥多见于颅内感染和高热惊厥。小于6月的一般不考虑高热惊厥。
小婴儿惊厥常常不典型,表现为小的抽动。如,咀嚼样动作,肢体的小抽动,凝视过久。有的时间很短暂,甚至只有是几秒钟。更很难判断意识是否清楚。对于***家属说发热抽搐不一定就是高热惊厥,要排除寒颤。**的确很重要,但神志清楚与否是对于瞬间的抽搐的确很难判断。
对于治疗首选安定0.3-0.5mg/kg,起效快,多数情况患儿起病急,体重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年龄+1mg估计,我们长期按此方法相对还是安全的。安定用过20分钟后,可根据疾病类型即使此时未发生抽搐可以预防给鲁米那饱和量。
7...“复杂型热性惊厥在有热期间一定要口服鲁米那预防惊厥再次发作。”
一点不同意见
鲁米那口服到达稳态的时间太长,口服预防发作根本不可行。国外就有安定栓,体温上升时直接安定灌肠即可解决问题
8...对于热惊厥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1. 热惊厥亦可有持续状态。且一部分患儿首次热惊厥发作即可为持续状态。
2. 6岁并不一定是热惊厥的上限,即所谓的热惊厥附加症。(具体的概念实用儿科2003年有一期有一篇综述,描述的很详细。)
9...FS的预防有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是应用安定,在发热是服用知道热退,长期的药有丙戊酸钠\鲁米那和妥泰三种
10...长期用药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我们对于每次发热都出现惊厥,低热时即出现惊厥及每年发作次数>5次的患儿都建议家长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而不仅是发热时,因为你真的很难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热。
11...小儿惊厥
惊厥又称惊风,俗称抽风,是小儿时较常见的紧急症状,系由大脑皮质功能暂时紊乱所致。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婴幼儿更为多见。引起惊厥的病因较多,病理变化亦复杂,但婴幼儿期常因低血糖、低血钙、高热等引起;较大年龄则因菌痢、大叶性肺炎、癫痫等引起。属中医学“惊风”“抽风”范畴。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突然发作时意识丧失,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有发绀,呼吸不整或暂停,牙关紧闭,头后仰,大小便失禁。一般经数秒至几分钟即缓解,少数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
(二)主要类型
1.惊厥伴高热:有些纯粹由于高热所致,多见于婴幼儿,体温在39~40℃时即发生,被称为“高热惊厥”。有的是由于感染性休克则属严重。
2.惊厥伴暂时性意识障碍,惊厥停止则神志转好。见于低血糖、低血钙,低纳综合症等。
3.持续惊厥,呈浅昏迷而呼吸循环情况较好者,见于高热惊厥,早期中枢神经系炎症,早期感染性中毒性脑病等。
4.持续惊厥,呈深度昏迷而呼吸循环情况均差者,全身痉挛严重,呼吸不整且表浅,呈明显缺氧症(青紫),或伴末稍循环衰竭。见于“流脑”“乙脑”,中毒性菌痢等。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汤药
(1)风热侵袭型:发热,头痛,咳嗽,流清涕,烦躁,神昏,惊厥,苔薄黄,脉浮数。用银花、连翘各15克,桑叶、竹叶、牛蒡于各10克,薄荷、荆介各6克,芦根2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感受暑温疫毒型:高热,口渴,烦躁,谵语,甚则神昏,四肢抽搐惊厥,苔黄,脉数。用生石膏15—30克,生地10—20克,知母、竹叶、赤芍、丹皮各10克,黄连、栀于、黄芩、连翘、桔梗各6—9克,牛黄0.5—1克,另冲服。先煎石膏,后下余药,待药液凉后鼻饲。一日2次,一日1剂。
(3)痰食惊风型:先有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惊厥,喉间痰鸣,苔白或白腻,脉弦滑。用牛黄0.3—0.5克,另冲服,胆南星10克,雄黄、人参、茯苓各5克,钩藤15克,天竺黄6克,僵蚕1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惊恐型:面色时赤时青,频作惊惕,甚则惊厥,大便色青。用天竺黄6克,天南星10克,雄黄3克,朱砂0.5克,牛黄0.3—0.5克,另冲服。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冲服。
(5)脾肾阳衰型:面色清白或灰滞,精神萎靡,沉睡昏迷,四肢不沮,食少难消,手足震颤。用附于、干姜各6—9克,人参6克,白术、茯苓、炙草、炙黄芪各1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每次3—5片,每日2次。或维生素银翘胶囊,每次1—2粒,每日3次。周岁内儿均酌减。
(2)小儿牛黄散,1岁每次服0.4克,2—3岁0.9克,每日1次。
(3)安宫牛黄丸,每次1.5克(半丸),每日2次。
(4)紫雪丹,每次1克一1.5克,每日2次。
(二)西医治疗
1.苯巴比妥钠:5毫克/次/公斤,肌注。
2.冬眠灵:0.5—1毫克砍松斤,肌注。或1毫克/次/公斤,用10%葡萄糖20毫升稀释后静脉缓注。
3.安定:0.1—0.2毫克/次/公斤,肌注;或用10%葡萄糖2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入(不少于5分钟)。婴儿禁用。
4.10%水合氯醛0.4—0.6毫升(40—60毫克)公斤,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保留灌肠。与其它药 物合用时,剂量宜较少。
5.如新生儿、幼婴原因不明的无热惊厥,可先试用25—50%葡萄糖10—20毫升静脉缓注,若10—15分钟后无效,再用10%葡萄糖酸钙5—6毫升静脉缓注。
6.低血钙者用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静脉缓注。
7.伴高热者,用氨基比林1/2支肌注,或用35%酒精擦洗颈部两侧、腋窝部、腹股沟处。
[护理]
1.抽搐时切勿强制牵拉,以防扭伤。
2.患儿应侧卧,并用多层纱布包着竹片,放在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保持呼吸道畅通,口腔内的分泌物、痰涎随时吸出,防止窒息。
4.注意患儿的体温、呼吸、出汗、面色等情况。
5.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刺激,以利休息与康复。
[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患,避免惊恐。
2.积极治疗已患疾病,防止惊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7-12-18 22:06
网上咨询刘磊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