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我的腰椎手术要打钉子吗?
发表者:毛海青 10842人已读
经常在门诊被患者问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腰椎手术要不要打钉?这个问题我们得分几个小问题来回答:
什么是腰椎手术打钉?
通常是指在腰椎拧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椎弓根螺钉一般比较粗,直径通常在4.5-7mm之间,从后方经过腰椎的椎弓根拧入到椎体,其主要作用是固定腰椎,限制其活动。固定一个节段需要拧入4枚螺钉,然后每增加一个节段会增加2枚螺钉。如下图所示:一节腰椎有左右两个椎弓根,下图红圈是椎弓根最狭窄处,我们称之为椎弓根峡部,是脊柱骨质最坚强的部位,理想的椎弓根螺钉位置应不偏不倚地穿过椎弓根峡部中心,这样钉子既不会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获得的固定强度也最大。如果置入螺钉时有偏差,穿破骨皮质,会影响螺钉的固定效果,而且螺钉偏内或偏下都可能伤到椎管内的神经结构和穿出椎管的神经根。下图中右侧的螺钉位置最理想。传统的徒手置钉手术,外科医生是看不到椎弓根形态的,螺钉的准确性靠的是医生经验,现在我们可以在导航下置钉,螺钉植入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
腰椎打钉起什么作用?
腰椎上下两个椎体和中间的椎间盘以及后方的关节突关节构成了一个腰椎运动节段单位,允许腰椎在一定范围内做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运动。如果腰椎某个运动节段发生异常活动,我们称之为“腰椎不稳”。这种不稳定会导致活动时腰部疼痛,甚至挤压到椎管内的脊髓神经,产生下肢麻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腰椎固定手术。将4枚螺钉拧入上下两个腰椎的椎弓根,并用金属棒连接,使这个节段被牢牢固定,不再产生异常活动,但也因此失去了运动功能。固定节段越多,腰椎活动受影响越大。此后,邻近节段会增加活动范围来代偿被固定节段的工作,这可能导致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或者使原有的退变加重,结果使邻近节段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由于“过劳”产生新的问题。
腰椎运动节段进行前屈后伸活动
腰椎固定手术
什么样的腰椎疾病需要打钉子?
如上面所说,当腰椎的某个节段出现不稳定,如发生严重的腰椎骨折,中重度的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崩裂,或者脊柱畸形需要矫正时,就需要根据病情固定一定范围的腰椎节段,部分病例同时还要进行植骨融合手术。而对于大多数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轻度的腰椎退行性滑脱,病人的主要症状是髓核突出以及骨质增生导致脊髓神经根受压所致,往往以下肢症状为主,腰痛并不严重。这种情况下手术只需要去除致压物,使神经结构得到松解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往往不需要进行腰椎固定。对于中重度的腰椎管狭窄症,传统的开放手术减压需要切除较多骨质,可能造成该节段不稳定,不得已才需要进行腰椎固定。近年来,采用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在实现椎管良好减压的同时,能够避免切除过多骨质,因此可以避免腰椎固定,这对广大腰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来说是个福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多节段的和极重度的腰椎管狭窄症,开放减压、固定和融合手术还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老年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的病人也应该考虑做融合固定手术。
本文是毛海青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于:2018-11-01 21:30
感谢医师对病友的解答,对于我一个腰3钉棒术后8个月的病友有帮助,谢谢!
讲解透彻,内容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