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转发:何为全飞秒?实际半人工!科学解惑,事实评估。
发表者:曾锦 5143人已读
科学解惑,事实评估。
本文以学术探讨的角度,主要面向广大患者朋友,希望起到科普的作用。如有侵犯个人或者商家的利益,敬请谅解。真理不辩不明,也欢迎患者、同道以及厂家批评指正。
原文源于:西京近视矫正中心赵炜
近视激光矫治技术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史,技术上也得到飞跃发展,从传统人工机械制瓣到飞秒激光制瓣,到全飞秒微镜取出,最终发展到最为完美的智能激光无刀无瓣无接触手术。
关于Smile全飞秒透镜取出,因为很多朋友只了解全飞秒这好听的名词,确不知道它存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全飞秒因手术过程中为人工分离取出透镜,将会造成角膜层间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存在角膜扩张、医源性感染等情况,所以,非特别急需者不建议采用全飞秒手术。
1、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一:kappa角调整
近视矫正手术由于要在角膜上切削一个透镜,因此切削的居中性非常重要。最早的近视手术是默认以瞳孔中心为切削中心的。但是,实际上透镜的光学中心并不一定是在瞳孔中心。因此kappa角出现了,它是反映人眼居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即视轴和光轴的夹角。在角膜上,则是瞳孔中心和角膜顶点的偏差。研究表明,近视矫正手术将切削中心对准视轴和角膜的交点,也就是角膜顶点的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矫正效果。
全飞秒SMILE手术由于不需要跟踪,因此飞秒扫描之前就需要将透镜位置确定好。而这个居中操作是通过显微镜下用肉眼来控制调整的。简单讲,就是把透镜中心和角膜顶点重合。而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如果要精确完成却不简单。需要在飞秒激光发射之前用肉眼识别并调整kappa角,即根据肉眼观察镜下角膜映光点,然后手动将透镜光学中心与之重合。这个过程,是个模糊的过程。换句话说,全飞秒切削中心的定位是一个不精确的过程。再加上由于术者的主观以及水平问题,可能每个人的调整大小都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提及,那就是我们人眼左右眼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kappa角由于视线角度问题看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那术中该怎么确定呢?大多数术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视眼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而有的人主视眼是右眼,有的则是左眼。因此,有时候人眼并不能告诉你正确的位置。
准分子激光手术则可以通过术前角膜地形图确定kappa角,然后术中自动精确补偿kappa角的offset(偏差),并且会随着眼球运动在实时跟踪的基础上随时调整切削中心,从而保证每时每刻每个激光脉冲都发射到预定的角膜位置上。因此,只要检测准确,设置正确,无论哪个术者的手术其调整的大小都是一样的。这种不依赖于术者操作水平的调整kappa角的方式,确保了准分子激光手术在切削中心上的精确性。
因此,从kappa角精确调整方面来讲,准分子激光更胜一筹。而全飞秒SMILE目前无法做到,今后也未必能够做到。
2、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二:精度
飞秒激光的精度要比准分子激光要低。这是为什么呢?
飞秒激光波长为1053纳米,准分子激光波长为193纳米。飞秒激光切削误差为±5微米,而准分子激光切削误差为±0.2~0.25微米。两者精度不在一个数量级。当然两者的作用也不一样,飞秒激光的作用是通过光爆破角膜组织,产生气泡,从而在角膜里撑开一个层间,而准分子激光则是通过激光脉冲打断细胞的分子键,从而消融气化掉角膜组织。因此,这就决定了飞秒激光一般用来制瓣,而准分子用来切削。
当然,即使飞秒激光误差比准分子大20~25倍,但是还是要比角膜机械刀精度高100多倍,因此飞秒激光一经问世,就把角膜机械板层刀拍在了沙滩上。
全飞秒SMILE独辟蹊径,采用类似于二次制瓣的方法,二次分离角膜层间,通过取出一个凸透镜而矫正近视。这种新颖的方法,一经问世,就让人耳目一新。但这种方法其实和准分子激光消融掉一个凸透镜殊途同归,基本作用相同。但如果只矫正低阶像差,如近视、规则散光的话,两者效果差别不大。但是如果要矫正更加细微的高阶像差,比如不规则散光,那全飞秒就有点张飞绣花——力不从心了。
3、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三:手术操作难易度以及学习曲线
从手术操作上来讲,由于全飞秒smile手术需要手术医生用器械首先分离两次飞秒扫描形成的两个层面,然后再将其间的透镜从一个微小的切口取出,相比飞秒准分子手术仅仅只需要分开一个层间,也就是掀开一个角膜瓣而言,全飞秒smile技术的掌握要比准分子lasik激光手术要更难一些,对手术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医生的学习曲线也就更长。
而准分子手术则相对在手术操作技术层面要简单许多,而全激光TransPRK手术,甚至无需医生动手,患者躺到激光机下,医生只需要用脚踩脚踏发射激光,就可以完成预定的手术。因此,两种手术方式,如果刨除手术设计方面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手术操作的问题了。哪一种手术受操作影响更大,那么这种手术的预测性以及术后效果就会有影响。显而易见,全飞秒smile更容易受到术者操作的影响。如果术中分离透镜不顺畅,对层面骚扰过大,或者取出透镜时出现透镜边缘残留,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术后的视力和视觉质量。还有一点是全飞秒smile需要术者在飞秒扫描前肉眼调整kappa角。kappa角的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由于术者的原因调的不准或者不合适,将会直接导致偏心的问题。
因此,全飞秒smile对于术者的要求很高,术者一般需要经过相当时间的培训以及循序渐进的进阶式手术方式操作,才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比如,要先完成100眼的飞秒lasik手术,然后再完成100眼的FLEX手术,才能过度到reflex(smile)方式。而从角膜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lasik过度到飞秒制瓣的准分子lasik手术,对于准分子医生来说易如反掌。
综上,简单来说,做全飞秒,患者紧张,医生更紧张。做准分子,患者紧张,医生倒不用太担心。当然,熟练的全飞秒高手是不会紧张的,不过,遇到紧张的患者或者紧张的医生,全飞秒smile手术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了。
4、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四:角膜组织切削量
在今天开篇之前,我们来看一张表。这张表对比的是目前国内主流的三种设备,分别是鹰视EX500准分子激光机,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机以及全飞秒激光机VisualMAX。如果遇到一个近视450度,散光100度的患者,如果术者均选择光区为6.50毫米的话,我们来看看相对应的切削深度分为是多少。我们可以看到,鹰视设备和阿码仕设备切削深度是一致的,均为84微米,而全飞秒则是110微米。尤其可见,全飞秒手术切削的角膜厚度以及组织消耗量要明显大于准分子切削。相对于准分子的84微米,全飞秒多切了26微米,如果按照每切削100度需要15微米计算的话,用全飞秒上多切的宝贵的角膜组织,用准分子手术则可以多矫正大约两百度近视。也就是说,110微米的切削深度可以矫正750度近视。
再换种说法,如果角膜厚度不够,全飞秒只能切84微米而要矫正相同度数的话,则需要付出缩小光学区、减少切削量的代价,而这样的后果是视觉质量的明显下降,尤其是夜间视力。相反,准分子则可以利用现有的角膜组织,做到尽可能大的光学区,从而保证更佳的视觉质量。
简而言之,全飞秒SMILE手术方式牺牲了宝贵的角膜厚度和角膜组织,换来了所谓的“安全”和微创;牺牲了本来可以获得的更佳的视觉质量而求无瓣和小切口。这是否值得呢?
因此,从kappa角精确调整方面来讲,准分子激光更胜一筹。而全飞秒SMILE目前无法做到,今后也未必能够做到。
5、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五:早期视力恢复
有些近视朋友做完全飞秒后,经常会抱怨眼前有层雾,早期视力不太好,然后过上几天后才能逐渐恢复术前预测视力。而个别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而相反,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往往会迅速恢复术前预测视力。曾经有个患者在我中心上午完成手术,3小时后即参加体检通过,视力1.0。
这是为什么呢?从矫正视力的原理上来说,两种手术方式都是通过去除一个凸透镜,然后在角膜上形成一个凹透镜从而矫正近视。但是两者在去除凸透镜的原理上截然不同,全飞秒是通过两次飞秒扫描,形成两个层面,然后通过机械的方式将两个层面间的透镜取出。而准分子则是通过激光消融,将设计好的透镜气化掉。从结果上看,全飞秒术后视力的恢复依赖于两个层面的严密贴合程度。由于角膜层面是通过飞秒激光光爆破角膜组织,产生气泡撑开角膜层间,因而决定了每个层面都不是光滑的。而两个不光滑的层面要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矫正视力的光学面,对于全飞秒来说是个挺困难的任务。相反,准分子lasik虽然也需要用刀或者飞秒制作一个角膜瓣,但是矫正视力并不依赖于这个层面,而是准分子消融后的基质面,而这个面是在第一层面的基础上消融下去的,因此假如第一层面(角膜瓣)制作不完美,对于术后视力影响也不是很大。打个比方,如果在飞秒扫描的过程中出现了能量不稳或者患者配合不良,导致扫描面出现搓衣板的表现,两个搓衣板的对合一定是不严密的,而准分子在搓衣板层面的基础上消融完相应的凸透镜,最后的基质床依然是那个和上层角膜瓣相对应的搓衣板,严密对合后依然可以保证谷峰相对。因此,准分子lasik术后视力往往恢复迅速。
其次,全飞秒对于散光的控制其实不如准分子激光,前者是由术者肉眼定位。好比过去的常规火炮射击,先定位,知道目标方位后,然后再调整大炮角度,再进行射击。不过,如果发射时,刚好这时候目标位置变化了呢?而后者则是由激光机跟踪定位,好比激光制导的导弹,目标移动到哪里,导弹就打到哪里。后者一定是要比前者更准的。尤其是非单纯性球镜的情况下,散光越大,全飞秒矫正散光的误差就可能越大。如果再算上不规则散光,那就更不好说了。如果全飞术后该矫正的散光没有精确矫正,反而产生了新的散光,那么术后视力不佳也就不奇怪了。而最新一代的准分子激光设备拥有六维以上的跟踪,甚至拥有静态眼球自旋检测,可以识别患者由检查坐位到手术卧位时的眼球自旋变化,拥有这样的利器,准分子激光对于精确矫正散光来说易如反掌。这样,准分子术后视力恢复迅速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达到良好的精确性、稳定性和预测性。
因此,从kappa角精确调整方面来讲,准分子激光更胜一筹。而全飞秒SMILE目前无法做到,今后也未必能够做到。
6、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六:视觉质量
新全飞秒和准分子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有区别吗?我们可以通过复习文献来看下结果。
近年的相关对比研究很多,复习文献,却发现很多自相矛盾的研究结果。比如,有的说全飞秒视觉质量更佳,有的说两者差异不大,有的认为不如LASIK。有意思的是,国内的文章几乎一边倒的认为全飞秒更优。而国外的文章相对比较客观,正反两种观点都有。尤其是一个土耳其的一个AGCA研究机构,给患者一只眼做全飞秒SMILE,另一只眼做准分子LASIK,结果发现半年后两者几乎没有差异。2017年上半年发表在著名的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上的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研究,一眼行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FS-LASIK,另一眼行SMILE,结果显示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观和客观指标均优于SMILE术。
而从国内相关文章的结果来看,大多数文章缺乏类似国外研究严谨的对照和客观的评价。国内文章大多是两组病人来对比,一组做全飞秒,一组做lasik。比较的患者往往一些客观条件以及手术设计不同。再者,lasik也分为不同设备所完成的lasik,同时在手术设计上,lasik也分为标准手术和个性化引导手术。国内的文章基本上是SMILE和标准LASIK相比。最后,是研究者主观的偏倚,导致出现希望出现的结果。
这在学术上很常见,尤其是对于一些富有争议的的问题,在研究上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正反两面的研究结果都会有。商家往往会拿自己有利的论据以及文章、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角膜屈光手术的角膜机械板层刀时代,曾经有一张著名的图片,显示角膜上的神经是水平分布的,因此最好把角膜蒂设计在角膜鼻侧,这样的角膜瓣制作可以防止切断更多的知觉神经,从而获得更少的干眼症状、更好的术后体验。这张图片以及观点甚至被写入了全国准分子激光设备上岗证的教材里,从此国内绝大多数的屈光手术医生在脑海里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角膜神经就是水平分布的,角膜板层刀蒂放在鼻侧就是最好的,因此平推刀就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最佳选择。此后法国Moria公司OUP-SBK平推刀在国内一统江湖,而其宣传噱头就是这张图片。其实如果细究的话,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有大量的角膜基础研究提示,角膜神经是放射状分布的。也就说,角膜蒂无论放在哪个位置,其实都是一样的。
现在看来,全飞秒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采用的宣传手法如出一辙,利用大量支持自己的文章和研究结果来证明全飞SMILE就是优于准分子LASIK的。而实际上,对于不支持自己的研究和文章则视而不见。而医生一般只会听信于商家的推销和宣传,而老百姓则只会听信于医院和医生的说辞。真正能够客观分析,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医生则少之又少。想想也挺可笑的,医学不是医生主导,反而是由商家主导,医生跟从,老百姓盲从。这就是目前国内屈光手术市场的现状。相反,国外对待全飞秒并不像国内这样唯全飞马首是瞻,而是客观理性地对待这个手术。我曾经和韩国首尔的一家著名屈光中心的手术医生David Kang交流过,他们拥有多家先进的手术设备,能够开展全飞秒、飞秒准分子、全激光等多种方式。我给他介绍了中国国内的现状,想问下他是如何为患者介绍手术方式的?他的回答是,如果遇到患者的kappa角比较大,或者患者高阶像差中的慧差较大时,为了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他会推荐患者做准分子激光手术。而国内的医生,鲜有这样的认识。
因此,目前来看,并不能得出全飞秒的视觉质量就要比准分子LASIK更佳的论断。相反,我们需要更加客观以及严谨的对照研究去进一步论证这个问题。最后,用那篇相对客观的对照研究的结论来作为本文的结尾,“由于两种手术的主要技术差别在于准分子LASIK能进行眼球追踪、旋转补偿和实际中心定位的调整。正因为有这些差别,因此对术后屈光度和视觉质量有影响。”
7、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七:手术安全性
手术更安全一直是全飞秒SMILE所宣传的重要论点之一。理由是较准分子lasik需要做一个几乎300度左右的角膜瓣切开相比,切口小,没有瓣,相当于制作了一个角膜帽,而全飞秒公司认为这个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效应,因此比整个瓣掀开的lasik更加安全。
但是,果真如此吗?细究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近视手术安全性体现在哪里?
全飞秒手术归根结底还是属于板层手术,而板层手术安全性最重要的是术后的残留基质床厚度,而并非一个没有完全切开的角膜帽。而这个角膜帽究竟有多大的生物力学效应,能够为术后角膜带来多大的安全性保障,这个还没有定论。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全飞smile技术在国内刚兴起之时,各种研究以及赞誉之词纷至沓来,其中有一点认为,全飞秒术后发生术后角膜扩张(圆锥角膜)的几率非常小,因此安全。但是短短没过几年,国外乃至国内的中心纷纷报出SMILE术后发生角膜扩展的个案报道。从此,全飞术后不易发生圆锥角膜的神话就此终结。全飞手术,终究是板层手术,脱离不了板层手术的梦魇。
我们可以做个大胆的假设,假如说角膜前部生物力学更佳,保留的角膜帽就有更好的安全保障,那完全可以把帽做的更厚一些,再厚一些,切削层面靠近内皮层好了。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设想,但是,有人敢去做吗?说不定真有可能生物力学更好。这个可以留给全飞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试验一下,说不定有惊艳的效果。
在前面切削深度的博文已经分析过,相同度数,相同瓣帽厚度,相同光区,全飞秒的切削深度一般要比准分子lasik更深,换句话说,对于相同一个人,全飞秒预留的基质床厚度要比准分子更薄,这就比较担心了。那么基质床偏薄的风险可以通过一个没切开的帽来弥补吗?
其次,手术安全性还体现在术后视觉质量,对于相同一个患者,如果患者角膜偏薄,而非要做全飞秒的话,此时就需要缩小光区来完成预计屈光度的切削,相当于牺牲了视觉质量来换取同等屈光力的矫正。换句话说,为了相同的视觉质量,维持相同的光区去矫正同等屈光力,则需要更厚的切削深度,而这样则危及了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全飞秒依旧是板层手术,角膜基质床厚度仍然是手术安全的保证,角膜帽的存在并不是认为是手术安全的唯一保证。当然由于切口小,因此没有角膜瓣移位的风险,这一点的确具有优势。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从事容易伤及眼球的特殊职业者,是可以考虑全飞秒手术方式的。
8、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八:手术价格
全飞秒价格一般两万起,飞秒准分子一般一万起,板层刀准分子五千起。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有人问了,都是近视手术,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大呢?是啊,都是手表,欧米伽,西铁城,上海牌,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大呢?都是车,玛莎拉蒂,宝马奔驰,日本尼桑,为啥价格相差这么大呢?细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价格高的贵在品牌,技术,配置和成本。
那全飞秒比飞秒准分子价格贵在哪里呢?我们可以看到,全飞秒是一台可以二次切割层面的飞秒设备,而飞秒准分子则是两台设备,一台飞秒负责制瓣,一台准分子负责消融角膜。按道理使用两台不同设备,采用两道工序的手术应该比只用一台设备的机子成本更高,应该价格更高才对啊?为什么刚好相反呢?
举个例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口的日本彩色电视机非常贵,成本估计不高吧,但是你没有,我就卖的贵,你爱买不买。不买看你的国产黑白电视机去。今天,国产液晶电视已经霸占全球,TCL都成了变5植入,日本的液晶电视已经没有优势,价格也和国产的差不多了。所以,全飞秒的专利技术垄断,导致了它的价格虚高。而相反,准分子设备全球多个厂家都有,甚至中国也有了自己的中国造雷塞。飞秒制瓣技术也并没有技术垄断,好几个厂家可以提供飞秒激光设备,比如美国Intralase飞秒激光,德国FS200飞秒激光,还有瑞士达芬奇飞秒激光等。正因为存在竞争,不选你家有他家,自然价格会趋于合理。
然而,全飞技术目前仅此一家,没得选,设备以及手术费用贵也就不足为奇了。价格贵卖的不是成本,而是独孤求败。要按成本计算,飞秒准分子两台设备,两种技术应该更贵。而实际上,全飞炒作的是自己的独门技术,卖的是自己的知识产权。谁让别家没有这个技术呢?
同时,由于物价局没有这个术式的界定,因此定价目录上是空白。所以手术价格任我标。最早时,一台手术甚至快三万。不过这倒也蛮对国人的口味,越贵就是越好,价高就是高贵。全飞成为近视手术贵族,全飞公司看中的就是国人的心理。
但价格收的高意味着医院就赚钱吗?那倒不一定,昂贵的设备,高价的耗材,均需要患者支付更高的手术费用来埋单。换句话说,为知识产权买单。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真不是白说的。另外,价格高就意味着这个手术最好吗?那也不见得。全飞手术也有属于它的适应证。这个,我们在后面的系列中再讲。
当然,飞秒准分子厂家也有黑科技,比如阿玛仕的全激光TPRK技术,只能脉冲SPT技术,鹰视的精雕绿飞秒技术,靠着新技术的噱头手术价格就可以水涨船高了。
因此,技术最值钱。同时,也鄙夷一下当下由于竞争导致的价格战,降价对患者来说固然是好消息,但是,如果降价降低了技术水准,那吃亏的还是患者了。
最后总结一下,价格高不一定代表最好或者最适合。价格低不一定代表就不好。当然,技术水准降低的低价除外。
9、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九:远视矫正的“加法”和“减法”
全飞秒无法矫正远视一直是全飞秒用户及公司耿耿于怀的事情。但是近几年的技术发展已经让这一梦想成真。那就是利用全飞秒矫正近视取出的透镜,放置到想矫正远视的患者角膜里。取出一个凸透镜能够矫正近视,那放进去一个凸透镜自然可以矫正远视了。报道的几例实验性病例的临床效果还不错。
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和矫正近视一样精确性的问题。更何况,这次远视矫正是利用飞秒切开一个层间,然后用镊子把那个透镜塞进去。那么,塞到哪里合适呢?当然是中心了!那,中心在哪里呢?
有人说了,中心,不就在那里么?
可是,你对的准么?
因此,虽然这种方式矫正远视也能够达到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其预测性、准确性就要差一些了,更不要说视觉质量了。
相反,和全飞秒矫正远视不同,准分子激光利用消融一个凹透镜的方式,和矫正近视一样采用自动定位切削中心以及全程跟踪模式,达到精确矫正远视的目的。有人说了,全飞秒难道不能两次飞秒扫描后取出一个微凹透镜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微图透镜的取出尚且有可能出问题,更不要说要取出一个周边厚,中央薄的凹透镜了。即便能取,也要耗费更多的角膜组织,增加更多的难度。
相对于全飞秒增加一个透镜的“加法”手术,准分子激光属于一个消融组织的“减法”手术,需要耗费更多的角膜组织,因此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因此,一般矫正范围限制在600度以内,且不建议术后曲率高过48D。
10、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十:手术适应证及二次增效
全飞秒的手术适应证一般是100到1000度近视,最新的3.0版本,可以矫正到1250度。散光可以矫正到500度。而其中这个散光还属于合并散光,不能是单纯散光。无法进行二次增效手术。
准分子激光可以矫正从600度以内的远视以及1200以内的近视,其中散光可以矫正到600度。可以进行二次增效手术。
从这个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全飞秒的手术适应证是比较窄的。无法通过小切口透镜取出来矫正远视,无法矫正单纯散光,无法二次增效。经常有中心和商家打出这样的广告,说全飞秒是目前最新一代近视矫正方式,比lasik更先进,lasik已经可以被拍到沙滩上了。
对此实在不能苟同。如果说这样可以蛊惑一下老百姓还好,如果拿来对手术医生这么宣传,那就有点太低估医生的智商了。不过,话说有些被绑架的医生真的是有点被洗脑,竟然忘记了近视矫正手术的初衷。通过个性化切削实现完美视力、极限视力,这个目标永远无法通过全飞秒来实现。
评价一种技术的先进性和完美性,我们还要评估一下它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发生了问题,是否能够自我修复。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发生全飞术后不完美,全飞能否二次修复呢?也就是说,能否进行二次增效手术?
从全飞秒手术的技术原理来看,让它进行二次增效几乎是无解,就和要求它能够在将来实现自动定位切削中心,实现全程跟踪扫描一样无解。因此,一旦全飞秒手术出现了问题,如欠矫、过矫、偏中心或者异常扫描出现不规则散光,二次修复只能依靠准分子激光。这也是无论再牛逼的屈光中心都不会只放置一台全飞秒设备的原因。以及全飞秒公司再牛逼,也不会停止研发MEL90准分子激光机的原因。
说到这里,对于一种矫正近视的利器,必须要全能,同时能够修复造成的瑕疵,拥有这样的工具,医生才能轻松上阵。显然,全飞秒还不属于这样的利器。
11、全飞秒和准分子激光对比之十一:起名之“八戒,你好”
说到名字,真是非常重要。好名字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因此爹妈的文化水平很重要。全飞秒公司深谙此道,因此当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问世之时,为了它的名字也是煞费苦心。英文简称SMILE,认为是英文名称首字缩写。但是仔细看,其实缩写是SILE,并非SMILE。全飞秒公司特意取了small前两个字母,因此英文简称为smile,也因为其手术微切口形似微笑。这个名字起的真好。相比,准分子LASIK则显得呆板生硬很多。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文绕口,英文更不好记忆。
SMILE到了中国,被爸爸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叫全飞秒。因为手术全部由飞秒完成。飞秒准分子的爸爸说,你这孩子不应该叫全飞秒,由于手术是由单一飞秒激光完成,因此应该叫单飞秒。但是SMILE他爹怎么会这么傻呢,放个好名字不用,偏偏用外人起的名字单飞秒。这不自取其辱么?
于是除了继续宣传全飞秒高大上的概念,顺便给飞秒辅助的lasik手术扣个帽子,叫半飞秒。我全你半,嘿嘿,我就比你高大上。这种强行被扣帽子的感觉很不好,好比,我是老大叫大师兄,你是老二就必须得叫二师兄了。好了,我是孙悟空,八戒,你好!
老百姓很容易被误导,也很容易接受这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自认而然地认为半一定没有全好了。到了任何一个中心,劈头盖脸就是问,你们是全飞秒吗?哦,不是。打个响指,走!因为八戒当然没有悟空本事大了哦~
殊不知,飞秒准分子还有准分子激光这个可以精雕细琢的利器。严格意义上讲,飞秒制瓣的lasik手术应用到了飞秒以及准分子两种激光,因此应该叫做全激光,而全飞秒手术因为只用到了飞秒激光,应该叫半激光才是。
老百姓很容易被全飞秒与半飞秒的一个误导,也很容易接受这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自认而然地认为半一定没有全好了。
对于全飞秒激光矫治术,其手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微镜取出过程中,人工分离微镜已超过一半时间,它将会给角膜层间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全飞秒激光术后迟发性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合并角膜层间空泡症已有临床报道。
友情提示:近视激光手术安全为重中之重,请慎重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于:2017-08-02 17:18
很不错的科普!原来半飞秒就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看完很受用,医生很棒,带我们辩证的看待两种手术的优劣势!谢谢!
对比说明,有理有据!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