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食道癌手术方法
发表者:张临汇 9326人已读
食道癌手术方法
1. 颈段食道癌 先从颈部切开探查与切除,癌切除后,可利用颈部皮片或结肠或空肠做食管成形术;现在有学者切除癌肿后,上下充分游离食管,必要时头颈外科、胸外科配合,行食管端吻合术。如果病人情况不佳,可行分期手术,也可横断气管,使手术视野开阔,游离食管就比较容易,此时可做全食管切除后,行胃咽吻合术,将胃吻合于环咽肌平面以上的食管开口部。
2. 胸上段食道癌 第一种经左胸手术,手术切口位于第 5 肋间。首先探查食管肿瘤是否可以切除,如可切除时首先开始腹部操作,打开膈肌探查肝脏、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然后将胃游离,提入胸腔经贲门水平离断食管,再将食管瘤体自膈剥离,将食管经主动脉后方提到胸膜顶部,再送至颈部切口做食管胃底部端侧吻合。第二种是经右胸手术,左侧卧位,稍向后仰 300 ,于第 5 肋间后外侧切口切断奇静脉,在肺门后显露食管,进行癌肿剥离,决定能否切除。然后或另一组手术者同时行腹部手术。待游离食管,扩大膈肌裂孔,送入胸腔,并经食管床送至左颈部切口,与食管上部进行吻合。
3. 胸中段食道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上或胸膜顶部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现在为了达到根治目的,一般倾向于食管胃在颈部行吻合术。
4. 胸下段食道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下方做食管胃吻合手术。现亦倾向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
5. 贲门癌 经左胸第 6 或 7 肋间切口,切除瘤体及近端胃体大部。行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手术。食道癌的切除长度,一般距肿瘤上下缘各 5cm 以上,包括食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肿大淋巴结亦也清扫。现在有学者研究:食道癌病人有部分沿粘膜下转移,甚或有第二原发癌;病理切片发现,食管各段癌灶以外发现其他段有癌者高达 45% 左右。故食管切除原则:不论食道癌发生于哪一段,均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早期食道癌手术切除率可达 100% , 5年生存率可达 90% 左右,中晚期食道癌疗效都不高,5年生存率在 30% 左右。
食道癌化疗 食道癌的细胞增生周期约7天,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周期稍长。理论计算其倍增时间约10天,故其增生细胞较少,而非增生细胞较多。因此目前虽应用于本病的化学药物较多,但确有疗效者不多。最常用的药物有博来霉素(BLM)、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环已亚硝脲(CCNU)、丙咪腙(MGAG)、长春花碱酰胺(VDS)、鬼臼乙叉甙(VP-16),以及顺氯氨铂(DDP),单一药物化疗的缓解率在15%~20%,缓解期为1~4个月。联合化疗多数采用以DDP和BLM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率多数超过30%,缓解期6个月左右。联合化疗不仅用于中晚期食道癌,也用于与手术和放疗的综合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联合化疗方案有DDP-BLM、BLM-ADM、DDP-VDS-BML以及DDP-ADM-5-Fu等。临床观察,DDP、5-Fu和BLM等化疗药物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近10年来将此类化疗药物作为增敏剂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食道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食道癌放疗 放射治疗食道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颈段和上胸段食道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道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7~8cm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其他病人则可进行旨在缓解食管梗阻、改善进食困难、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姑息性放疗。
食道癌中医治疗 由于食道癌转移复发率高,西医治疗对此疗效较差,故食道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而中医中药又有较强的互辅性;食道癌中晚期局部症状很突出,甚至手术、放疗后局部狭窄造成的吞咽障碍依然较多。中医中药在改善局部症状有明显作用;食道癌相当一部分患者中有营养不良、消瘦、体质虚弱,中医中药在改善体质增加营养方面有相当优势;在手术放化疗期间中药治疗有减毒、增效、增敏作用;在晚期多脏器转移患者中,由于放疗无法应用,化疗疗效又欠佳,且毒副反应患者又无法承受,此时中药能起到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周期,甚至能抑制肿瘤生长,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近数十年来,由于中医中药在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食道癌的转移复发率,并使大多数晚期患者延长了生命,部分可完全康复。
发表于:2012-06-22 11:50
网上咨询张临汇大夫